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台北縣林口社大

林口社區大學
主題:從影片《桔醬的滋味》看客家文化與客家人硬頸精神
辦理日期:98.10.26
上課人數:20位

『桔醬』
1. 具有特色的客家醬料,酸酸、辣辣的口感。在竹苗山城成長的客家孩子,但絕不會忘記那一小小碟金黃色的醬汁裡,有著母親在金桔盛產季節中,親手存下來的愛…」
純樸、刻苦、勤儉、樂天的細妹展現出客家人天性
2. 純樸可愛個性使她成了靈魂人物,高興時掉淚,悲傷時卻堅強的微笑。 為了兒子幸福,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付出,雖然獨居卻也樂天知足,就像是現實生活中很多母親的縮影。
3. 打破傳統 形塑新穎客家婦女
4. 顛覆傳統客家母親哀苦悲慘的形象,導演陳以文讓細妹扮演新世代的客家母親。在新世代價值觀的衝擊下,許多傳統的父母開始學習改變,但孩子卻往往無法等待改變中的父母而一味向前。
5. 文化的融合是《桔》劇裡很重要的一個元素
6. 客語/客家腔調的國語/台語/榮新與靜軒多使用國語、面對總經理則使用英語。在這樣語言交雜的一部戲裡,導演處理起來卻無衝突感,使觀眾能很快融入整部戲的情感中。在台灣這樣多元文化的社會裡,不可能存在單種語言,因此導演貼近現實生活的情況,甚至是將現實世界的縮影放進了這部劇中。
7. 劇中人物不多,卻都畫龍點睛:講外國話的老闆/搶職位的辦公室情侶/友善的公車司機/建築設計師。
8. 製作的辛酸過程
9. 女主角難覓 / 丁也恬拒演/ 非客家人:學發音、做筆記、再用錄音機錄下反覆重聽
10. 母親親手蓋房子的情節極為困難:要多少建築材料器具?蓋屋過程要花費多少預算?天氣?
11. 故事的氛圍裡隱藏著「新與舊」、「中與西」的對比衝突
12. 細妹耕種農地、自製桔醬和醃菜到市場擺攤販售、住老舊房屋 Vs. 兒子與女友工作講英文,租的房子裡用現代傢俱,休閒娛樂的穿著接近流行款式,慶祝時是西式餐盤加高腳杯,手提電腦和手機幾乎不離手。
13. 傳統文化的崩離是值得省思的議題
14. 靜軒努力學習客家文化,卻始終希望婚後能定居紐西蘭而非榮新楊梅的老家。
15. 媽媽來台北兒子家,打開廚櫃發現未開封的桔醬,那應是最心寒的一刻,落寞的神情真讓人看了心酸,她默默地把桔醬放進袋子裡時,劇情安排地很好,讓兒子和女友進來廚房意外發現這一幕,這應該也是讓兒子自我醒悟的方式。
16. 這樣的情節反映台灣傳統文化逐漸流失。許多人更是在成家立業後與父母關係漸顯疏離。

17. 完整呈現客家人辛苦事情不怕自己做的硬頸精神
18. 沒什麼錢,必須自己蓋房子,然而她為了子女夢想,不讓自己成為子女牽絆,大方放子女飛。一點一滴化解新與舊,中與西的衝突感。這樣明理識大體的母愛,就像桔醬的滋味,又酸又甜。 《桔》劇除了讓觀眾能體會母親偉大的一面,也讓人能好好省思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中尋求一個平衡點。
19. 經常,我們對著天空,世界就只剩下細妹那股「夠膽去夢想」的精神支持我們,讓我們能苦中作樂、勇敢面對眼前的困難,蓋出我們心目中細妹為兒子準備的漂亮房屋,體會那個母親桔醬瓶裡親手存下的愛。 by導演 陳以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