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台北縣板橋社區大學

(三)板橋社區大學

主題:「吳濁流客家文學的歷史巡禮」
辦理日期:98.11.4
上課人數:26位


講師藍博洲曾撰述「紅色客家人」一書,試圖以白色恐怖時期客家人的報導文化與歷史研究,凸顯弱勢族群邊緣戰鬥的堅毅性。講座最初他便以客家人的「硬頸精神」來回溯這段白色恐怖時期,客家人的抗爭史實,藉由紀錄片的觀賞,並透過他對於書中數位貧民客家人在環境中掙扎的生命史敘述,來概論歷史中的客家精神。
黎明華是廣東梅縣客家人,一九四二年冬天,參加丘念台所領導的「東區服務隊」,認識台灣青年鍾浩東、蔣碧玉和蕭道應夫婦等人,一九四六年來台謀職,後來投入「台灣省工作委員會」領導的新民主主義變革運動,領導桃竹苗客家地區的農民運動。
劉雲輝在苗栗頭份流水潭的貧窮農家出生,一九四八年劉雲輝由陳福星介紹,參加地下黨組織,「他所領導之組織,遍及南庄、三灣大河底等山村,當時正在積極進行立武裝基地」。陳福星等人相繼被補之後,劉雲輝則擔任「苗栗縣臨時縣工委會負責人」,領導倖存黨人,從事地下活動。 貧農出生的張南輝出生新竹寶山鄉,在一九四八年間張南輝連絡指導南庄、三灣、大河底、竹南、頭份等地的「小組」。 羅坤春是苗栗銅鑼人,在黨的組織「省工委」被破壞之後,曾流亡在銅鑼、大湖、獅潭、三灣一帶山區的地下黨人。
謝其淡出生在苗栗銅鑼鄉下的貧農家庭,參加組織之後流亡於苗栗山區,在後龍溪捕魚、抓蝦,養活不少流亡的地下黨人。 最後一位是蕭道應,祖籍廣東梅縣,屏東茄苳腳(今佳冬鄉)蕭家子弟,他和鍾和鳴(鍾浩東)等五位台灣青年,因為愛國抗日的意識而到大陸想參加抗日戰爭,卻被誤認為從台灣來的日本間諜,後來因丘念台的搭救,因而參加「東區服務隊」,回台之後,參加中共在台灣的地下黨組織,後來組織轉移到苗栗縣苑裡、後龍各鄉鎮。這些地下黨人後來皆陸續被補,除了蕭道應為屏東佳冬地主出生,台北帝大醫學部的知識菁英,其餘幾位皆是出生為竹苗地區貧農子弟,而且這些參與組織的昔日左翼青年,當藍博洲訪問他們,於垂暮之年仍對昔日農民運動及無產階級理想的堅持,認為自己並沒有走錯道路。這些貧農子弟在官方資料上往往只出現 一、兩次人名,或者只有相當殘缺的資料。 藍博洲的歷史書寫則先交待如何認識這些受訪者,接著將他們參與地下組織及汲取共產思想的過程,以相當的篇幅細膩書寫出他們的生命史。 這些原本在官方史料裏只一筆帶過,或甚至只出現人名的貧農青年,在藍博洲筆下一個個歷史現身(聲),對於原本偏重左翼菁英知識份子的社會運動史,來自底層的貧農階層參與運動的歷史藉由他對於弱勢階層的生命史敘述,讓客家精神栩栩再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